“一带一路”战略有望将薯卫士推向全球造福各国薯民
“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比(比利时)因马铃薯种植合作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取得了可喜的合作成果,双方又进一步加强在马铃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加工及储存技术等方面深入合作。
此次中方倡议主办这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马铃薯晚疫病分析模型(CARAH模型)早在1999年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从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引进,车兴璧专家、北京汇思君达公司等与比利时展开晚疫病监测预警应用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比利时专家Francois(弗朗索瓦)教授到中国援助并指导研究学习,2011年由北京汇思君达公司研发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先后在重庆、贵州、四川、云南、湖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等马铃薯产区部署了400多套薯卫士晚疫病监测站,为马铃薯绿色防控保驾护航,而贵州、重庆巫溪马铃薯产业在晚疫病防控技术上走在了中国前列。由于监测预警系统准确性、实用性得到了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各省市县农业单位认可。
“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在2015年6月“亚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预测和防控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专家Greg、比利时专家Francois、印度专家Vinay、尼泊尔专家Giri、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副处长赵中华、测报处黄冲博士)就确保地区粮食安全,提升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控水平,共建亚太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协作达成共识。研讨会上印度、尼泊尔等外国专家均表示加强和中国合作,推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技术在本国的推广应用。
“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并在这一基础上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2016年9月26日中国-比利时马铃薯工程中心正式签约(重庆巫溪),加强深度合作,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峰会举办之前,2017年5月10日,北京汇思君达公司张君博士会见了比利时专家Maxime博士和Pierre博士,共同深入探讨了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同时,Maxime博士传达了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工程应用研究中心(CARAH)也对北京汇思君达公司研发的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实用性和交互性非常感兴趣,将在比利时部署的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站数据对接到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为比利时马铃薯产业发展服务。
响应此次高峰论坛峰会“一带一路”战略,有望在全球各地马铃薯产区推广部署薯卫士晚疫病监测预警站,造福各国薯民,共同推进国际马铃薯合作,提高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小土豆大产业”合作共赢。
关注马铃薯防控物联网
